»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9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说下个人对NX的看法(2016年7月版本)

在这里总结性的表态一下基于最近NX消息下个人对NX的看法,因为是基于最近消息的,所以这个观点也是有时间版本号的,随着信息的进一步流出与公开,我不认为这将会是我最终的看法。

首先,如果把家用游戏机比作PC的话,那么我个人对NX的定位可以类比为笔记本电脑,如果要更具体一点,那么就是当年联想红极一时的Y450那种定位。
一个全功能且可携带的家用游戏机,同时必然的性能上相对正式的家用游戏机存在妥协。
按照传闻中开发机采用TX1的说法,那么根据TX1的性能,NX是一个CPU方面略胜过PS4,同时GPU方面略胜过HD530集成显卡的设备,同时,GPU的特性支持足够新。这样的设备是一个低空掠过及格线的存在,差不多就是刚好可以被跨平台游戏低开发成本的跨一下,如果第三方企业没有特别的对任天堂禁运,我相信到时候会有很多画质低劣但确实可玩的跨平台游戏。
回过头来,这个我在PC界用了Y450作为例子,这款价格不高显卡也不算多强的笔记本电脑,却因为正好低空超过了当时几乎所有游戏的最低配置和部分游戏的推荐配置,成为了那年很多大学寝室玩家的采购目标。
虽然Y450还算便宜,但肯定是不如同价位DIY PC的,它就是达到了那个临界点,能携带和不能携带的临界点,能玩和不能玩的临界点。
我认为确实存在那么一个不可取代的需求,是会属于一个全功能且可携带的家用游戏机的。

其次,这个需求够了么?这个需求这个市场足够养活了么?
我想说的是,这绝对是扯淡,这个需求差不多就只有是出差或者当前住处没有电视的玩家才有,这不会是非常普及的。Y450虽然一度很流行,甚至半年之后在这个低位出现了和Y460同配置的其他品牌设备(我认为当时最成功的是Acer的TimelineX 4820TG,性能达标的前提下续航还非常惊人),但在笔记本的大家庭中也只能算是一个小众的类别。
我认为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WiiU,NX是承担着给WiiU的灵魂续命任务的主机。
什么意思呢,就是由于任天堂在高清时代游戏开发效率低下,以及WiiU很快就显示出没啥机会了,这导致任天堂可能有不少基于WiiU体系的游戏构思没来得及实现,同时又非常确信的如果把这些构思单注的放在WiiU上必然会亏本。
那么一个相比WiiU可携带,还性能提升到可能蹭第三方游戏了,同时又能兼容WiiU玩法的新设备,也许可以分担这些构思。
如果NX卖得一般,那至少也是额外增加的,通过出WiiU/NX跨平台游戏,可以降低这些游戏构思游戏化后的风险。
如果NX非常成功,那么NX肯定会把WiiU的灵魂吞噬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完美版的WiiU存在,单靠自己实现那些游戏构想。

再次,还有一个定位,那就是掌机最后的避难所。
我可以直接下一个结论,掌机市场已经死了,3DS还能继续带来1~2年的盈利,但是如果下功夫做一个传统掌机定位的设备,将没有任何盈利的可能性。
由于手机是必须携带的设备,因此在随身提供碎片时间的娱乐这个掌机最早被总结出来的功能上,手机彻底的超越了掌机,比任何已有的设备都要称职。
同时,手机养成对战交换这个后来总结出来的掌机功能上,手机也靠着随时联网的特性,让那些藏品储存在服务端无法修改,有着更高的收藏价值,人们确实证明了自己愿意花更多的钱和精力来获取她们(嗯,至少大多数时候是她们)。
掌机曾证明自己是无法被家用机所取代的那些特性,已经被手机给取代了。
那么是不是掌机真的一无是处可以放进博物馆了呢,我觉得又不是,确实还有一些不多的游戏类型似乎掌机要比家用机和手机都更为合适,比如面连需求很高的同时操作需求很高的怪物猎人类游戏。
然而,失去了碎片时间消化者和收集攀比小魔盒功能的掌机,想但靠这些游戏要养活自己,那简直是不现实的。
谁来养活呢,答案可能只有家用机游戏。
毕竟,PSP当时就是靠着移植的家用机游戏和怪物猎人类游戏,在面对碎片时间消化者和收集攀比小魔盒都达到了最高水平的真正掌机NDS面前获得了一席之地。

然后,关于NX个人感觉比较清晰的定位就总结到前面那三条为止了。
本来我对NX有一个比前面三条都更确定的定位,但因为新消息变得有那么一丝不靠谱。
我曾认为NX是任天堂一款从此开始兼容性更新路线的起点。作为主机战争胜利最多的游戏企业,任天堂比任何一个游戏主机企业都要多次的经历过亲手把一个仍在盈利的平台宣告淘汰的过程,过去跳崖式的主机更新伴随太痛苦的抉择。
但是,TX1是NV的,NV只可能卖芯片,而几乎不可能去提供授权,这对兼容性升级来说是非常不好的。
当然,也许NV肯对任天堂授权了,或者任天堂搞出了一套硬件无关性很好的环境,就像安卓那样对用谁家的GPU完全无所谓。
但是现在,我不怎么敢对“NX是任天堂一款从此开始兼容性更新路线的起点”定位的存在下结论。

最后,关于NX是否会存在一个配置更高的纯家用机版本,我的看法是如果“NX是任天堂一款从此开始兼容性更新路线的起点”那么这个没有任何难度。只要进入兼容性更新的节奏,那么即使开始没有规划,在判断市场确实存在后临时攒一个高性能版出来也是能保证兼容的。但是如果NX没有进入兼容性升级路线,无论是因为NV的阻挠或者其他原因,这就确实很难办到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yak 激骚 +3 原创内容 2016-7-29 13:47
  • 安布罗西亚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6-7-29 12:01

TOP

就现在的任天堂来讲,wiiu已经死了,3ds看着虽有几千万的销量,但在智能设备的侵蚀下,也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

可以说现在的任天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危险

但这蕴含着机遇

不要忘记一点,任天堂永远是游戏的任天堂,只要游戏这一娱乐形式还存在,任天堂都有翻身的机会

NX的概念虽不新鲜,但借助于任天堂强大的游戏内容提供,抓住移动智能设备飞速发展的契机,任天堂也许会重新登顶霸主之位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jingly1 激骚 +2 原创内容 2016-7-29 14:40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既然已经进入手游市场了,用NX的理念做个iOS设备的外设不就得了…
要市场有市场,要用户有用户,要机能有机能,要逼格有逼格,要兼容有兼容,还可以理所当然的卖高价…
出门装在iPhone上是掌机,回家装iPad上或者Apple TV上是家用机,跟苹果一起数钱数到手抽。


TOP

tl;dr

就是垃圾,被PS4吊打的货,可玩性略强于XBOX汪和屌丝970PC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从这个角度看nx就是一个任天堂历代主机掌机甚至包括外设在内的硬件的大集合,其实wiiu和3ds就已经是各自领域的大集合了,现在又把这俩也整合到一起
任天堂要干的可能是作一个玩法方面包罗万有可能性的硬件,具备一定机能,以最高的玩法自由度特征吸引用户

另外nx的宣传片一定是会非常撩拨人的

TOP

感觉只有有猫叔在,老任也只能拼一下创意,但硬件永远是最低等的

TOP

nx就是合并了掌机家用机,wiiu和3ds的概念为一体,任天堂把所有的一切下注在这台机器上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OOGLE Nexus 5X
lz好像说了很多东西,但是整体看下来,其实啥都没说

TOP

以前家用机的优势是稳定

现在随着机能越来越强,标准越来越统一,开发套件越来越强大,主机封闭的优势渐渐没有,和pc比,劣势到是越来越明显

如果不独辟蹊径,迟早是死。

从n64,ngc的失败,任天堂就在逐步尝试改变主机固有的形象。 nds,wii,3ds,wiiu,nx

想走出另外一条路来,而不是吃老本

TOP

nx跟wiiu 完全构架不同 如何而兼容??????根本不可能的吧。nx是完全重启的机器。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X4
引用:
原帖由 @Alusell  于 2016-7-29 02:57 发表
既然已经进入手游市场了,用NX的理念做个iOS设备的外设不就得了…
要市场有市场,要用户有用户,要机能有机能,要逼格有逼格,要兼容有兼容,还可以理所当然的卖高价…
出门装在iPhone上是掌机,回家装iPad上或者Apple TV上是家用机,跟苹果一起数钱数到手抽。
PMgo任天堂大概能赚到13%的收入,比例不如收过路费的谷歌和苹果多。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X4
引用:
原帖由 @mike11  于 2016-7-29 08:47 发表
nx跟wiiu 完全构架不同 如何而兼容??????根本不可能的吧。nx是完全重启的机器。
当然不是完全重启,nx目前的消息就是一个可独立运作的wiiu板。

TOP

我觉得还是会走SEED高达里面,核心MS+加强套件的思路——FREEDOM+METER。

MS与MA形态自由切换,根据战况需要应付各种需求。

另外一种思路就时强袭的换装,其实逻辑差不多,程度上有缩减而已。

====================
其实这2个思路就是老任的传家宝吧,
FC、SFC、N64、GC、Wii时代,都用过。

TOP

定位就是懒得用电视玩,掌机又无法满足游戏需求的玩家 感觉lz扯了半天没扯到点上

TOP

根据目前情报,好像什么都能做,又什么都做不好,性能应该比WIIU强,模拟不了,只能移植,还要解决双屏变一屏的问题。模拟3DS吧,这货有裸眼3D的可能性非常小,多半当2DS用,而且体积摆在那,3DSLL都没淘汰小3DS,这货只能是平行发展。完全靠新游戏打天下,第三方的移植成本、支持意愿非常重要

TOP

 29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