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3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对源代码的剧情理解(剧透慎入!)

看到很多人讨论,我也说说我的理解。
整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程序能通过某个人死前八分钟来模拟一个存在于电脑中的虚拟世界,而主角就是进入这个虚拟世界找线索;
整个电影的过程就相当于游戏中的死了重新load存档的概念,而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你的虚拟人物在八分钟后必须死。
主角必须八分钟死的设定:我看完后觉得,首先记忆只有八分钟,程序根据记忆中的八分钟来模拟一个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的走向也是一定的——火车爆炸。而八分钟记忆后的虚拟世界,没有“记忆”这个规则来制约程序的运行,虚拟世界的走向必须得由程序自己创造了,如果这种情况,程序不够强大,会产生太多危险的可能性,包括程序崩溃,进入程序的人员脑死亡等等等等。所以当瘸腿博士去做这个程序的时候,设定的规则就是,在记忆结束的时候,程序必定掐死进入程序的人员并退出程序。
所以,本来是这个程序在规则下只能执行八分钟后主角死亡,程序退出,但最终主角的做法导致虚拟世界这个程序无法执行火车爆炸这个事件从而出现了程序bug,而这个bug导致程序无法退出而继续跑下去了,而且出现了最好的结果,程序没有崩溃,虚拟世界没坍塌,却成了一个完整的虚拟生态环境。片中最后的女军官收email等情节都是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情节,已经和真实世界无关了。主角发给女军官的邮件也说你们可能没意识到你们创造了一个怎样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虚拟世界。
这个虚拟世界也变成了和1999年的一部电影叫The Thirteenth Floor 中一样的世界了……
最后说一句,这片拍得还可以,但是剧情最终的结局个人觉得有点拿衣服了,最多说这个结局是中规中矩。


TOP

lz忽略了每次穿越时候都会出现一个瞬间的那个大球了



TOP

lz还是没看懂,233


TOP

引用:
原帖由 firesun 于 2011-8-5 10:20 发表
lz忽略了每次穿越时候都会出现一个瞬间的那个大球了
我觉得那个蛋蛋没啥大意义,只是编剧为了那一句“你相信命运吗”台词而故弄玄虚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zo 于 2011-8-5 10:24 发表
lz还是没看懂,233
请指教,别一句233就完了呀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貌似是lz说了的是剧情里的幌子
真是情况是利用男主的穿越能力跨越到另一个宇宙获得信息...

但是这如何解释时间线的问题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HKE 于 2011-8-5 10:3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貌似是lz说了的是剧情里的幌子
真是情况是利用男主的穿越能力跨越到另一个宇宙获得信息...

但是这如何解释时间线的问题呢?
我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平行宇宙,只是一个Program,主角类似matrix脑后插管进入了Program,只不过最终拔管的同时主角的意识留在了Program里了。
现实世界:8分钟后惨案——>源代码启动——>主角在源代码中找到罪犯——>现实世界罪犯被阻止——>主角被女军官拔管——>源代码继续执行
Program世界:源代码启动——>主角多次循环8分钟并通知现实世界罪犯真相——>最后一次八分钟给Program中的老爸打电话,给Program中的女军官发邮件,阻止了Program中的火车爆炸(此时的最后定格时刻,现实中主角同时被拔管)——>主角和女友在Program中继续存活——>Program中的罪犯被抓——>Program中女军官收到邮件——>源代码继续执行

[ 本帖最后由 madrista7 于 2011-8-5 11:01 编辑 ]

TOP

主管解释的8分钟记忆重现根本不靠谱,教师的记忆能再现的部分太小了,其他都靠程序补完的话,根本对现实世界没有参考意义。

很多细节都是启发观众去否定这个从主管嘴里说出来的设定的。
主管那形象那角色刻画,完全可以看出猫腻。还有镜头和台词,主角赞叹这个"虚拟世界"怎么那么真实的。

TOP

这剧继续解决的最大硬伤就是 地铁上被他附身的内哥们儿的灵魂跑哪儿去了。。。。

  楼主说的不对,如果是个纯游戏,那他们搞这个干嘛?  不是为了组织火车爆炸么?你要说从一开始就是电子游戏,那我只能说你太能编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盐水棒冰的替身 于 2011-8-5 11:02 发表
主管解释的8分钟记忆重现根本不靠谱,教师的记忆能再现的部分太小了,其他都靠程序补完的话,根本对现实世界没有参考意义。

很多细节都是启发观众去否定这个从主管嘴里说出来的设定的。
主管那形象那角色刻画,完 ...
我同意这个8分钟记忆重现完整世界根本不靠谱,同时我觉得这个本身就是剧情设定的硬伤。
每次八分钟都有不一样的细节,并不是说要启发观众否定这个设定,而是暗示源代码很强大很智能,它不是一味的去复现记忆,这个程序会对一些改变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产生细节的变化,也算是对最后结局的发展做个合理铺垫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知所谓无所谓 于 2011-8-5 11:05 发表
这剧继续解决的最大硬伤就是 地铁上被他附身的内哥们儿的灵魂跑哪儿去了。。。。

  楼主说的不对,如果是个纯游戏,那他们搞这个干嘛?  不是为了组织火车爆炸么?你要说从一开始就是电子游戏,那我只能说你太能编 ...
当然不是游戏,我的意思是每次进入源代码去找线索,每次进入源代码这个动作有点像是游戏中重新load了。他每次进入源代码获得的信息集合起来才能最终定位罪犯到底是谁。找到罪犯,就可以把这个罪犯信息给现实中的世界,现实中的世界就可以找到罪犯并阻止火车爆炸后的下一次爆炸
在源代码世界中那哥们本身就是程序的一个AI,何来的灵魂?只不过主角进入源代码时,这个AI被主角接管了而已

[ 本帖最后由 madrista7 于 2011-8-5 11:25 编辑 ]

TOP

这篇影评比较核心

《源代码》:一次逻辑漩涡的叠加,一个子宇宙的建立

很多人说邓肯琼斯的《月球》因为预算或者其他方面的压力,有遗憾之处。但我觉得恰恰是这些限制,才使得导演集中注意力在剧情和人物的刻画上,没有过多过滥的渲染科幻特效,收敛得当,聚焦准确。同样《源代码》保留了这一良性的拍片原则,使影片干净简练,情节人物焦点清晰,没有繁枝碎节以及花哨的高科技镜头和特效,却能以细节和节奏以及睿智打动观众,兼具了艺术和商业气质。

《源代码》这名字起初听起来有些俗套,给人印象可能充其量是部《电子世界争霸战》之类的科幻快餐,又或政治阴谋商业间谍之类的IT动作片。但看过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源代码的含义非比寻常,叠加了多重意义,直指我们宇宙终极哲学问题-Who  we are?我们是谁?

影片借用了多重世界的物理理论,轻而易举将观众带入逻辑漩涡不能自拔,不要说普通观众,就是物理学家也对这个概念云山雾绕。
简单来说量子多重世界是说在每一个量子结合点宇宙分成两半,宇宙分裂过程不会停止,所有可能的世界都与我们共存。
物理学家弗兰克曾说到“因为我们知道有无限多个与我们稍有不同的世界正过着与我们平行的生活,我们知道每时每刻都有更多的世界出现并占据我们的各种可供选择的将来,这些想法萦绕心间,让我们备受折磨”



片中博士的科学装置可以解释为将火车遇难者sean脑电磁余波量子信息化,做成一个封闭的小量子信息包,然后植入一段新代码,新代码可以在封闭量子包产生的无数多重小世界里搜索目标。但博士忽略了一个问题,既然量子世界拥有全部可能,那么封闭的小量子信息包也会出现不是封闭的可能。于是新代码(男主人公Colter)利用这个可能成功跳跃到封闭的信息包外,延续并建立了新的开放世界。



有人说多重世界分为”先置“与”后置“,其实这是一个混淆的概念。平分成另外两个的宇宙前的宇宙也是无数多重叠宇宙当中的一个。
在这种情形下,每一个宇宙都像别的宇宙一样是真实的,生活在每个宇宙中的人都会说他们的宇宙是真正的,其他宇宙是想象的或虚构的。
这就引申出一个哲学问题,主观宇宙,或者说人择原理宇宙。对于《源代码》这部影片,摄影机所跟踪记录的这个屏幕上的影像才是真实的宇宙,甚至包括我们观看这部电影的每位观众对于屏幕上的世界都是虚构的



影片中男主人公始终是以直升机失事驾驶员Colter的面孔出现,这是一个绝对的主观视角,他的所有行为都是针对他处的宇宙。这也引发了一个残酷的问题,那就是被他们所创造出新的多重宇宙中,有很多宇宙中这列火车照样爆炸,之后核弹照样会在那个宇宙中的芝加哥成功爆炸而使大批那个宇宙中的人类死亡。也有人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和自己对应的宇宙,over了,那个宇宙也就不存在了,或者说你没有在那个宇宙,那个宇宙对你来讲就是无



形象化解释譬如一条铁轨,前方有个路口有无数条分叉轨道,并且每一条都无限长,一辆同时有无限叠加状态的火车,到达路口变成无数辆火车同时行进在每条分叉铁轨上,而每条铁轨互相分离互不干扰,对于其中任何一条铁轨上的火车,其他铁轨永远不存在。



片名《源代码》既包含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信息编码的概念,暗示我们的世界只不过是信息的映射,具有不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另外暗示世界的存在是由于本体或本源的主观映射。



影片结尾Colter和christina来到芝加哥千禧公园中的英国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设计的cloud gate(云门)面前,巨大雕塑明亮的弯曲表面上隐隐映射出sean的面庞,由扭曲变成平直,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源代码”Colter,将在这个新分立的世界中以sean的形态延续下去。



然而Colter也将面临被卷入逻辑漩涡的风险,起码这个时刻将有两个拥有相同历史的源代码存活在一个世界里,当生物仓里的只有半个身躯的Colter执行任务时,将会有两个信息拥有同一个父亲。有点《恐怖油轮Triangle》和《时空罪恶Cronocrímenes, Los》中的叠加态的苗头



“一切都会好起来”这句话Colter在车上莫名的要求christina对他说过,暗示出这句话可能是上一个多重世界的Colter留给他的。

影片中反复出现Colter要和父亲通话的情节,也暗示出可能的父宇宙和子宇宙的关系。屏幕上展现的这个Colter也有可能是前一个多重世界创造出来的,或者每一个子宇宙都是前一个父宇宙分裂出来的。

至于sean,至少是以火车爆炸这个宇宙分支构建出的多个宇宙中的sean,无论哪个宇宙,爆炸事件点后他都不会存在。这里形成一个逻辑死漩涡,即Colpter不借用sean的行动力,爆炸将不可避免,sean一定会死。如果覆盖了sean的脑信息,没找到炸弹,sean会死。找到炸弹,sean的脑信息就会被完全覆盖,sean实际上已死。如果Colpter想回原始世界,就必须自杀或其他方式毙命,那么sean还是会死。所以无论如何sean从火车爆炸这个大分支中所有状态都必然是死,那么Colpter脑信息借用sean存活下来就成为最佳选项。

另外,不得不提几个月前的《盗梦空间Inception 》,其中梦的概念可以完全转换成多重世界的概念。每一个进入梦境的时间点就是我们所说的量子多重世界的分化点,在《盗梦空间》中,一个人在睡觉点能分化成睡觉的人和梦中行动的人,在量子世界中即每个量子点能分化出两个世界。《盗梦空间》采用的是树状结构,而《源代码》则是平行结构。


[ 本帖最后由 zo 于 2011-8-5 11:37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uawei (C8500)

说源代码本身能模拟出和现实世界一样的世界也是一种解释,但是已经脱离了电影自身简单概念。电影最后已经就男主角之口说出了真相。

TOP

引用:
原帖由 zo 于 2011-8-5 11:33 发表
这篇影评比较核心

《源代码》:一次逻辑漩涡的叠加,一个子宇宙的建立。

很多人说邓肯琼斯的《月球》因为预算或者其他方面的压力,有遗憾之处。但我觉得恰恰是这些限制,才使得导演集中注意力在剧情和人物的刻 ...
这个高端,很复杂,在我理解之外了……

TOP

男主每次回去的8分钟,如果按这个是个设计好的程序来看的话
那这8分钟发生的事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他只是个代码被输到里面,他应该不可能去改变程序
他所能做的也只是靠自己去找炸弹和凶手,车厢里的其他人应该自己干自己的事,不会受他影响
而每一次8分钟里他每次都改变了车厢里的状态
所以他发现了这个8分钟的世界是可以由自己改变的,而不是一个死的程序

TOP

 33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